侍讀

侍讀的基本信息

拼音:shì dú

注音:ㄕˋ ㄉㄨˊ

繁体:侍讀

侍读 1.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2.官名。宋高承 《事物纪原·法从清望·侍读》:“ 唐明皇开元三年七月,敕每读史籍中有阙,宜选耆儒博硕一人,每日侍读。故 马怀素 褚元量 更日入直,此侍读之始也。”宋 有翰林侍读之官,明、清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侍读学士之省称。

意思解释释义

1.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2.古代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其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宋有翰林侍读之官,明清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侍读学士之省称。3.古代官名。南北朝唐宋诸王属官,有侍读,侍讲。4.古代官名。清代内阁所置官。掌勘对本章﹑检校签票。参见《清通志.职官一》。

辞典解释

侍读shìdúㄕˋㄉㄨˊ

职官名。主掌教授诸王经书。南北朝、唐、宋诸王府,有侍读、侍讲的官吏。唐有侍读、侍讲等学士。宋、元、明有翰林侍读学士及侍读。清翰林院、内阁,亦有侍读学士及侍读等官。

网络相关解释

侍读

1.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2.官名。宋高承《事物纪原·法从清望·侍读》:“唐明皇开元三年七月,敕每读史籍中有阙,宜选耆儒博硕一人,每日侍读。故马怀素褚元量更日入直,此侍读之始也。”宋有翰林侍读之官,明、清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侍读学士之省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仅供个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