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指与某类交易、事项,期末账户余额或财务报表披露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并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组成要素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构成。

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的前提下,由于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账户、交易类别和整体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

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目的

注册会计师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是进一步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其中,控制测试是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在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风险的重要性;

2、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3、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特征;

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

5、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恰当选用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无论选择何种方案,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仅供个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