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规模

导读:公债规模 公债规模是指公债的发行数量,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举借债务的数额及其制约条件,其内容包括当年国债发行规模,历年公债累计总规模和尚未归还的公债总规模等。公债规

公债规模

公债规模是指公债的发行数量,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举借债务的数额及其制约条件,其内容包括当年国债发行规模,历年公债累计总规模和尚未归还的公债总规模等。公债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

公债作为弥补财*赤字、筹措建设资金、合理配置资源、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公债的发行突破其用于弥补财*赤字范畴,还用来作为筹措建设资金和宏观调控的手段时,公债的发行量也就突破了正常财*支出的需要量。但公债的发行并不是一个无限的量,由于公债发行存在负担问题,这就要求公债发行要有一个适度规模。目前,公债规模已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合理界定公债负担的指标。

公债规模的影响因素

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

1、国民经济的分配结构

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社会所能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国民经济的分配规模越大,公债规模也就可以越大;反之,公债规模只能越小。在国内生产总值一定的前提下,在社会的初次分配中,国家所得部分比重越低'国家举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越大;同时,集体和个人所得部分比重越高,应债能力就越强,从而公债规模就可以越大;反之,公债规模就越小。

2、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公债是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的工具,公债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影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为此,在一定时期适当扩大举债规模,满足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必要的*策选择。

3、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

公债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的经济杠杆,其规模大小也必然受到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任务的制约。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加重,控制力度需要加大时,国家必然扩大举债规模,以适当集中资金,增强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如我国1998年实行的积极财**策,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公债发行规模相应地扩大。

4、认购者负担能力

认购者负担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公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公债认购者主要是个人和企业,如果个人和企业的收人较为充裕,则认购的公债数量就可能多一些,公债的规模就可以大一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人增长较快,认购公债的能力随之增强,公债的规模因此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5、偿债能力

公债规模归根到底取决于的偿债能力。用于偿债的经常性来源是的财*收人,包括国家投资创造的新增收人,因而国家的偿债能力取决于经济产出能力及财*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财*的经常性收人增长较快,公债规模可适当大些,反之则不能随意扩大公债规模。

6、公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也是制约公债负担能力和限度的重要因素

显然,使用方向和结构合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自然会提高认购者的应债能力,也会产生一种“内生”的偿债能力,从而自然也就提高了公债的限度。投入小、产出大、经济效益好,财*经常性收入增加得多,表明国家还本付息的能力强,公债规模相应就可以大一些。

公债规模的衡量指标

绝对量指标:

1、公债总额,也称公债余额,是指现存且尚未清偿的债务总额。这一指标反映了的债务总规模。在没有短期公债的情况下,公债总额是当年新债发行额与历年公债累计余额之和。

2、公债发行额,是指在某一年度内发行债务的数额。这一指标是从收入角度衡量公债数量。在平价发行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发行手续费等因素,公债发行额就是这一年的公债收入。

3、公债还本付息额,是指在某一年度内对公债的偿还额。这一指标是从支出角度衡量的债务负担。只有当公债发行额大于公债还本付息额时,才有公债净收入可以利用。

相对量指标:

对公债规模的衡量除了可采用绝对量指标外,还可以采用相对量指标。而且由于相对量指标综合考虑了公债数额与国民经济和财*状况之间的关系,所以,相对量指标更具有普遍意义。国际上通用的公债相对量指标主要有三个,即公债依存度、公债负担率和公债偿债率。

1、公债负担率。公债负担率是指公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公债负担率的计算公式为:

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00%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国宏观经济对债务的负担能力。一般来说,公债负担率越高,国民经济承受债务负担的能力越大,财*的偿债能力也越强。

2、公债依存度。公债依存度是指当年的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支出的比重。公债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

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中央财*支出×100%

该指标包括两种计算口径:当分母是国家财*总支出时,称为国家财*的公债依存度;当分母是中央财*总支出时,称为中央财*的公债依存度。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国财*支出对公债的依赖程度。公债依存度越大,说明财*的基础越薄弱,对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越高,财*潜在的风险也越大。

3、公债偿债率。公债偿债率是指公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收入的比重。公债偿债的计算公式:

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收入×100%

公债偿债率指标反映了财*还本付息的能力。公债偿债率越高,扣除公债还本付息支出后,可供财*支配的收入份额越少,财*收入的压力越大。

除上述三个指标外,衡量公债的规模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参考指标。例如公债发行额占当年国民收入的比重、公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支出的比重等等。

全口径预算
远期汇票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