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菹】的意思及拼音「菹」拼音:[zū] 菹zū(1) 名词 酸菜。(2) 动词 切碎(菜肉)。「菹」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菹葅 zū 名词(1) (形声。从艸,沮( jū)声。本义;腌菜)(2) 同本

【菹】的意思及拼音

「菹」拼音:[]

菹zū(1) 名词 酸菜。(2) 动词 切碎(菜肉)。

「菹」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菹葅 zū 名词(1) (形声。从艸,沮( jū)声。本义;腌菜)(2) 同本义菹,酢菜也。 ——《说文》。字亦作葅。水草之菹。 ——《礼记·祭统》七菹。 ——《周礼·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 ——《周礼》(3) 又如:菹醢(盐腌的野菜、肉酱);菹酱(葅酱。酱菜)(4) 枯干的草请君伐菹薪,煮沸水为盐。 ——《管子·轻重甲》(5) 又如:菹笠(用茅草编织的笠);菹薪(枯槁的草木;柴草)(6) 草席如:菹稭(葅稭。用农作物茎杆编成的铺垫物,草席)(7) 肉酱麋鹿为菹。 ——《礼记·内则》(8) 又如:菹脍(鱼肉酱);(9) 水草丛生的沼泽地纽菹之兽。 ——《穆天子传》。注:“吴人呼田猎茸草地曰菹。”(10) 又如:菹泽(水草繁茂的沼泽地);菹薮(水草繁茂的湖泽)词性变化 菹 zū 〈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菹其骨肉于市。 ——《汉书·刑法志》

【菹】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zū①酸菜;醃菜。王充 《论衡·福虚》:“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②肉酱。 《礼记·少仪》:“糜鹿为菹。”【又】古代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韩非子·存韩》:“臣斯愿得见,前进道愚计,退就菹戮。”③多水草的沼泽地带。 《孟子·滕文公下》:“驱蛇龙而放之菹。”④枯草。 《管子·轻重甲》:“请君伐菹薪。”

【菹】在康熙字典里的意思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側魚切,音䶥。【說文】酢菜也。【釋名】菹,阻也。生釀之,遂使阻于寒溫之閒,不得爛也。【詩·小雅】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禮·祭統】水草之菹。【註】芹茆之屬。【侯鯖錄】細切曰齏,全物曰菹,今中國皆言齏,江南皆言菹。 又【集韻】子邪切,音嗟。澤生草曰菹。【孟子】驅蛇龍而放之菹。 又地名。【穆天子傳】南征至于菹。#考證:〔【詩·小雅】疆場有瓜〕 謹照原文疆場改疆埸。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