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笏看山

成语名字

拄笏看山

成语发音

zhǔ hù kàn shān

成语含义

以拄着拐杖的姿势观赏山景,比喻只了解事物的表面,缺乏深入了解和真实的认识。

成语解释

拄笏,古代官员出巡时所用的拐杖,象征权力和地位;看山,指观赏山景。成语“拄笏看山”比喻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只看到表象,没有深入了解和真实的认识。这种浅薄的观察方式往往会导致对事物的误解和错误判断。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对事物只有肤浅的了解,没有深入研究和真实的认识。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看到表面现象、片面地评价问题的人。

成语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源于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以拄着拐杖的姿势欣赏着美丽的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入体验和真实感受。后来,人们用“拄笏看山”来形容只停留在事物表面,没有深入了解和真实认识的状态。

成语结构

拄笏+ 看山

词语例句

1. 他只是拄笏看山,对这个问题没有真正的了解。

2. 别只拄笏看山,要多了解一下背后的原因。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拄着拐杖站在山边,却只看到山的表面,没有真正走进去。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了解和认识相关的成语,例如“见微知著”、“一知半解”等。

成语造句

1. 他只是拄笏看山,对这个问题没有真正的了解。

2. 我们不能只拄笏看山,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

3. 他在演讲中只拄笏看山,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

4. 我们要避免拄笏看山的做法,要通过深入研究获得真实的认识。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仅供个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