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着三不着两
成语发音
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
成语含义
形容心神不定,无法集中注意力。
成语解释
这个成语中的“着”指心思,即着神思;“三”和“两”都是数字,表示不确定的数量。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心思无法集中,左右摇摆,无法决定。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心神不定,思绪纷乱,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上。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选择时犹豫不决。
成语起源
《左传·哀公十四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489年,鲁国的哀公在斟酌是否出兵讨伐齐国时,他的心思无法集中,左右摇摆,无法决定。他的大臣子贡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对他说:“陛下,您现在可是着三不着两啊!”这句话后来被人们引用,并演变成了成语“着三不着两”。
成语结构
动词+数词+不+动词+数词
词语例句
1. 我今天心情着三不着两的,完全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2. 面对两个工作机会,他着三不着两地犹豫不决。
记忆技巧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一个心思不定的人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他在左右摇摆,无法决定的场景。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成语延伸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三心二意”、“左右为难”等,来扩展对心思不定、犹豫不决等情况的描述。
成语造句
1. 小学生
我在选课时一直着三不着两,*后还是选择了音乐课。
2. 初中生
面对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和自己的兴趣班,我着三不着两,不知道该选哪一个。
3. 高中生
我在填报志愿时一度着三不着两,不知道是选择理科还是文科。
4. 大学生
面对实习和兼职的选择,我着三不着两,不知道怎么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