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缩成一团
成语发音
suō chéng yī tuán
成语含义
形容受到惊吓或害怕而蜷缩成一团的样子。
成语解释
当人或动物感到害怕、惊吓或紧张时,会像一团蜷缩起来,以保护自己或寻求安全感。这个成语比喻在面对困难、危险或压力时,人们心理上或行为上的退缩、畏缩。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恐惧、危险或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可以用来形容害怕、紧张或退缩的情绪,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人在关键时刻缺乏勇气或决心。
成语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杨炯的官员,他在担任官职期间,非常害怕犯错误或得罪上级,所以经常感到紧张和恐惧。有一次,他在宴会上不小心打翻了茶杯,吓得他蜷缩成一团,不敢动弹。这个场景被人们看到后,形容害怕退缩的样子,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缩”、“成”、“一团”三个字组成。
词语例句
1. 当她听到突然的爆炸声时,她吓得缩成一团。
2. 面对困难,他不是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没有缩成一团。
3. 在考试前,他紧张得缩成一团,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缩成一团”这个动作,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或动物受到惊吓时,会蜷缩成一团,这个动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害怕、紧张或退缩的情绪。
成语延伸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畏首畏尾”、“胆小如鼠”等,来扩展对于害怕、紧张或退缩情绪的描述。
成语造句
1. 幼儿园:小明看到一只大蜘蛛,吓得缩成一团。
2. 面对考试,小红紧张得缩成一团,不敢抬头看试卷。
3. 中学生:他在面对困难时,从不退缩,绝不会缩成一团。
4. 她的演讲非常自信,没有一点缩成一团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