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稗官野史
成语发音
bài guān yě shǐ
成语含义
指非正式或者不可靠的历史记载,也可用来形容不严谨、不可信的言论或文章。
成语解释
稗官野史*初是指官修的正史之外的野史或者民间编写的史书,后来引申为不严谨、不可信的历史记载。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一些不准确、不可靠的历史记录。
使用场景
常用于评论历史记载、批评史书或者指责一些不可靠的历史资料。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不严谨、不可信的言论或文章。
成语起源
稗官野史*早出现在《后汉书·郎顗传》中,意为郎顗写的《稗史》是一本非正式的野史,不可信。后来,这个词语逐渐引申为不可靠的历史记载。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稗官”和“野史”。
词语例句
1. 他的观点完全是稗官野史,不值得相信。
2. 这本书就像是一部稗官野史,里面的内容并不准确。
记忆技巧
可以将“稗官野史”与不可靠的历史记载联系起来,通过想象一本历史书的封面上写着“稗官野史”,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编纂和史书写作,以及不同历史记载之间的差异。
成语造句
1. 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稗官野史,里面写的历史故事都是虚构的。
2. 老师说我们要慎重选择资料,不要相信一些稗官野史。
3.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了稗官野史对于研究历史的影响,我们要注意辨别真伪。
4. 这篇文章的内容充满了稗官野史,完全不能作为研究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