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管中窥豹
成语发音
guǎn zhōng kuī bào
成语含义
用来形容只能从局部了解事物全貌,不能全面把握事物真相。
成语解释
指通过局部的了解来推测整体的情况,类似于从一只豹子的窥视孔中只能看到豹子的一部分,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豹子的外貌和性格。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只凭片面或不完整的信息就妄下结论的人,也可用于形容只能从表面现象来判断事物的人。
成语起源
成语“管中窥豹”*早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在古代,有人在墙上开了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小孔可以看到室外的景象。有一天,有人通过这个小孔看到一只豹子,他只能看到豹子的一部分,却不能全面了解豹子的真相。于是,他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局部情况,认为豹子是黑白相间的。后来,这个故事就成为了形容只凭局部了解来推测整体的成语。
成语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
词语例句
1. 他只看到了公司一部分的财务状况,却妄下结论,真是管中窥豹。
2. 这个人只看到了别人的外表,却对他们的内心评头论足,真是管中窥豹。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小孔前,只能看到豹子的一部分,无法全面了解豹子的形象,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等,来扩大对于片面了解事物的理解。
成语造句
1. 我只看了一本故事的开头,就说这本书很无聊,真是管中窥豹。
2. 他只看了一篇文章的标题,就说这篇文章不好,真是管中窥豹。
3. 她只看了一部电影的片段,就说这部电影不值得一看,真是管中窥豹。
4. 他只听了一首歌的前奏,就说这首歌不好听,真是管中窥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