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导读:胸有成竹的意思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

胸有成竹的意思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辨形:“竹”,不能写作“足”。

辨析:“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数”;都有“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但“胸有成竹”偏重于事前对问题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办法;或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心中有数”偏重于对客观情况已有所了解。

歇后语: 1. 心口窝生笋子 —— 胸有成竹 2. 肚脐眼上长竹子 —— 胸有成竹 3. 笔杆子吞进肚 —— 胸有成竹

谜语: 1. 个个记在心 (谜底:胸有成竹) 2. 板桥画意在笔先 (谜底:胸有成竹)

故事: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近义词:心中有数、成竹在胸

反义词:心中无数、茫无头绪

总结

胸有成竹,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xiōng yǒu chéng zhú)。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胸有成竹意思是: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行之有效
雄心壮志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