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旦旦而伐
成语发音
dàn dàn ér fá
成语含义
形容人言谈或行动正直、庄重、有力。
成语解释
旦旦而伐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旦旦”表示心境沉重、态度庄重,而“伐”表示言辞有力、行动有力。整个成语形容人言行严肃正直,举止端庄有力。
使用场景
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行庄重、有力,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正直、稳重和坚定。
成语起源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孟子对荀卿说:“子旦旦而伐,子何不旦旦而与我哉?”这段话的意思是孟子对荀卿说:“你言谈行动都很正直有力,为什么不与我一同行动呢?”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言行庄重有力。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规则。
词语例句
1. 他一向旦旦而伐,从不做出令人失望的事情。
2. 她在工作中旦旦而伐,深受同事的尊重和信任。
记忆技巧
可以将“旦旦而伐”联想为一个人举起大锤,庄重有力地敲打着目标,表示他的行动坚定有力。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旦夕之间”、“旦旦之私”等,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造句
1. 他在课堂上旦旦而伐,老师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
2. 作为班长,他旦旦而伐,对同学们要求严格但公平。
3. 他在辩论赛中旦旦而伐,用有力的论据击败了对手。
4. 作为学生会主席,他旦旦而伐,为同学们争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