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心胆俱裂
成语发音
xīn dǎn jù liè
成语含义
形容内心非常恐惧,胆怯到极点。
成语解释
心胆俱裂意为内心和胆量都破裂了,形容极度恐惧、胆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在面临恐怖、惊吓、压力等极端情况下,人们内心的恐惧和胆怯。
成语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孟子的哲学家。据说,孟子曾经在一次旅途中,路过一座森林。当时天色已晚,森林中的动物开始发出各种可怕的声音。孟子因为害怕而心胆俱裂,无法继续前行。后来,孟子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并用“心胆俱裂”来形容他当时的恐惧。
成语结构
心胆俱裂是由“心”、“胆”、“俱”、“裂”四个字组成的。其中,“心”和“胆”表示内心和胆量,“俱”表示同时,“裂”表示破裂、崩溃的意思。
词语例句
1. 在恐怖电影中,他吓得心胆俱裂,眼睛都不敢睁开。
2. 面对强敌,他的心胆俱裂,毫无还手之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心”和“胆”这两个字与内心的恐惧和胆怯联系起来,再结合“俱裂”的意思,形象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对恐怖的场景时,内心和胆量都破裂了,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恐惧、胆怯相关的成语,例如“胆小如鼠”、“惊弓之鸟”等,以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成语造句
1. 我在游乐园的过山车上,吓得心胆俱裂,都不敢再坐第二次了。
2. 考试前的紧张气氛让我心胆俱裂,感觉自己无法应对。
3. 听到那个恐怖故事后,我心胆俱裂,晚上都不敢一个人出门。
4. 经历了一次车祸后,我对开车产生了恐惧,心胆俱裂地避免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