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恻隐之心
成语发音
cè yǐn zhī xīn
成语含义
指对别人的痛苦、不幸感同身受的同情心。
成语解释
恻隐之心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恻隐意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感同身受”,之心表示“心意、心情”。恻隐之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他人遭受的痛苦或不幸感到同情,并能体会到相同的心情。
使用场景
恻隐之心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有同情心、关怀他人的品质。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恻隐之心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此外,恻隐之心也常用于道德教育、情感交流等方面。
成语起源
恻隐之心的故事起源于《论语·子罕》一章。孔子的学生子罕对孔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回答说:“君子怀恻隐之心,人皆有兄弟也。”孔子通过这个回答表达了对他人痛苦的同情心和关怀之意。
成语结构
恻隐之心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恻隐和之心。其中,“之”为连词,用于连接两个词语。
词语例句
1. 他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一直怀有恻隐之心。
2. 她的恻隐之心使她成为一个很好的心理咨询师。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恻隐之心这个成语:
1. 关联记忆:将恻隐之心与同情心、关怀之情进行关联,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2. 创造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看到别人痛苦时,心中会产生共鸣和同情的情感,从而记忆恻隐之心的意义。
成语延伸
可以继续学习与恻隐之心相关的成语、诗词和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同情心和关怀他人的重要性。
成语造句
1. 看到同学被欺负,我内心产生了恻隐之心。
2. 我希望能够通过志愿者活动表达我的恻隐之心。
3. 在社会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恻隐之心的重要性。
4.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要培养恻隐之心,关心病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