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大意

成语名字

粗心大意

成语发音

cū xīn dà yì

成语含义

形容人做事不细心,粗心马虎。

成语解释

指人的思虑不周,做事不细致,容易出错或犯错误。

使用场景

可用于形容做事不慎重、不仔细的人,也可以用来提醒他人注意细节。

成语起源

《左传·僖公三年》有载“鲁庄公卒,夫人怀子,问其子之所以庶几也。对曰:‘粗心大意,故庶几也。’”这个故事讲述了庄公的夫人问庶子为何得以继承鲁国的位置,庶子回答说:“因为我父亲做事粗心大意,所以我才有机会。”从此,“粗心大意”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形容词+形容词

词语例句

1. 他粗心大意,常常把东西弄丢了。

2. 这次考试他粗心大意,错了好几道题。

记忆技巧

可以将“粗心大意”拆分为“粗心”和“大意”两个部分,联想到一个人在做事时不仔细,思维不集中,容易出错。

成语延伸

可以学习其他与粗心相关的成语,例如“马虎”、“粗枝大叶”等,扩大对粗心大意的理解。

成语造句

1. 我粗心大意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

2. 他考试粗心大意,把题目都没仔细读清楚。

3. 粗心大意的后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失误,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4. 在做实验时要避免粗心大意,以免发生危险。

5. 成年人:在工作中不能粗心大意,要做到细致认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仅供个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