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無為

清靜無為的基本信息

拼音:qīng jìng wú wéi

注音:ㄑㄧㄥ ㄐㄧㄥˋ ㄨˊ ㄨㄟˊ

繁体:清靜無為

【解释】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出处】唐·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意思解释释义

清静无为qīngjìng-wúwéi

[quietandinaction]道家谓克制外欲,清神静心,顺应自然。后泛指一切事情听其自然,不强求

闻昔人君崇尚土木,孰若清静无为,邑人以康。——宋·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

辞典解释

清静无为qīngjìngwúwéiㄑㄧㄥㄐㄧㄥˋㄨˊㄨㄟˊ

指道家克制欲念,心神宁静,顺应自然的思想。语本《老子.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后泛指任其自然,不以人力勉强作为。唐.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西游记.第二回》:「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

网络相关解释

【解释】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出处】唐·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仅供个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