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毛利的 拼音

[máo lì]

毛利 是什么意思

即“购销差价”。毛利中再减去流通费用、税金,便成为净利。

毛利 详细意思解释

营业总额只扣除成本,尚未减去各项费用的利润,称为「毛利」。

网络解释释义

毛利 (经济学术语)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售价)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因其尚未减去商品流通费和税金,还不是净利,故称毛利。在中国,工业品进销差价系指同种产品的出厂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 (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额称批零差价),农副产品进销差价是指同种农副产品的产地收购价格与产地批发或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若毛利不足以补偿流通费用和税金,企业就会发生亏损。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称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为综合毛利率、分类毛利率和单项商品毛利率。商品销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大类、某种商品的差价水平,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依据。

毛利反义词

净利纯利

毛利造句例句

1、许多武侠小说常以吹毛利刃和削铁如泥,来形容兵器的锋利。

2、这件衣服的毛利是五元。

3、当纽西兰的毛利人对某人伸舌头,这是尊敬的表象。

4、显然这是一把东汉末年造就的宝刀,看样子吹毛利刃削铁如泥,威风不可一世。

5、如果毛利率已知,则某一时期的销货净额数可以分为毛利和销货成本两个部分。

6、利润表分析主要从毛利率、期间费用、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7、不论你是否持有公司的股票,你都应该花些功夫去了解一下公司的毛利率情况。

8、杨远拔了一根自己的头发放到刀刃上,轻轻一吹,头发断成两节,可以说是吹毛利刃。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仅供个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