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利率随物价或其他因素变化相应调整的利率。利率按市场利率的变动可以随时调整。常常采用基本利率加成计算。通常将市场上信誉*好企业的借款利率或商业票据利率定为基本利率,并在此基础上加0.5至2个百分点作为浮动利率。到期按面值还本,平时按规定的付息期采用浮动利率付息。

浮动利率的特点

浮动利率的特点如下:

1、利率的变动可以灵敏地反映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

2、借贷双方所承担的利率变动的风险较小;

3、便于金融机构及时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

4、有助于中央银行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浮动利率的优缺点

浮动利率为投资和融资方提供了管理利率风险的可能性,这在会计上更详细但更复杂,同时也避免了利率风险。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范围内利率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大大增加,浮动利率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尤其是在企业的借贷活动中。中国企业的贷款利率现在采用浮动利率法,每年核定一次。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区别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区别在于:

1、本质区别

固定利率是国家规定的利率,是不受一定时期内资金社会平均利润率和供求变化影响的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款期间,随着价格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

2、特征差异

固定利率较高,会锁定借贷成本;它不再受整体利率调整变化的影响;可以列出长期负债。如果担保合同在银行超过一年,可以列为长期负债。但是,如果在银行的担保合同是在一年之内,会计师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

浮动利率调整能及时反映资金资本市场的供求状况;借款人和贷款人承担的利率变动风险很小;有助于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及时调整资产负债规模和企业融资决策;这有助于银行中央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3、计算是否方便的差异

固定利率便于借贷双方在价格稳定的背景下进行经济核算,并能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更明确的融资成本预期。

浮动利率不便于计算和预测收益和成本。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仅供个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