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预算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对象

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按照预算级次,可分为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和上级对下级的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

预算绩效评价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二)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五)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六)其他评价方法。

预算绩效概述

目前,国内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解还是存在差异的。理解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对“预算”二字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预算”是一个名词,是财政预算,是政策活动和宏观政策的集中反映,将绩效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决算的过程,就是预算绩效管理。另一种观点认为“预算”是一个动词,对项目或者政策的绩效进行编制、执行和监督,这个过程就是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实践来看,将绩效管理融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过程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但是严格意义上,目前预算绩效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是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同步实施的做法,缺少严格的区分。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标志着党中央、***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出的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仅供个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