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也称动态均衡分析。在经济学中,动态分析是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经济学动态分析是在假定生产技术、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等因素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考察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的区别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是两种有着质的区别的分析方法,二者分析的前提不同,二者适用的条件不同,因此二者得出的结论常常不一致,甚至常常相反。必须记住的是:静态分析的结论是不能用动态资料来验证的,也是不能同动态资料来证伪的。
动态分析因为考虑各种经济变量随时间延伸而变化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因而难度较大,在微观经济学中,迄今占有重要地位的仍是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学中,特别是在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研究中,动态分析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静态分析是指评价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对项目所涉及的各年现金流(所有支出和收入),只计算它们本身的原值,而不计算资金时间价值(即资金周转过程中能引起的新的价值)的一种分析评价方法。
动态分析法的内容
动态分析法实质就是利用复利计算方法计算时间因素,进行价值判断。它通常用于技术方案*后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如商品销售额在时间上的变化,商品寿命周期的变化、价格变化、市场供求情况变化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编制时间数列,观察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趋势及其规律,计算相应的动态指标用以描述现象发展变化的特征;
2、编制较长时期的时间数列,在对现象变动规律性判断的基础上,测定其长期趋势、季节变动的规律,并据此进行统计预测,为决策提供依据。
动态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应用动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动态经济学。其中著名的所谓动态分析有著名的蛛网理论和宏观经济增长与周期方面的理论。蛛网理论其实只能算是基于时期数的“亚动态分析”,而非基于物理时间变量的真正的动态分析。
术语解释
经济变量,是指经济学中各种变化的参数模型。主要指宏观经济变量。经济变量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利用这些表示经济活动特点方面的概况性指标(summary measures),宏观经济学家能够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大致轮廓给以描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