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它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为百分数、千分数、系数、倍数、成数及翻番数等,也可以用复合单位表示,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
相对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范围广泛,它可以反映社会现象的相对水平、普遍程度、内部结构、比例关系和动态变化程度,可以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共同的比较基础,从而判断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
相对指标的分类
相对指标按照研究目的不同,主要分为六种:
①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用于同一总体中的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表明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②结构相对指标:用于同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的对比,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状况,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比例相对指标:用于同一总体中不同部分之间数值的对比,表明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④动态相对指标:用于同一现象不同时期的数值之比,说明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方向和变化程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⑤比较相对指标用于不同总体中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之比,借以说明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一般用倍数表示。
⑥强度相对指标:用于不同总体中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用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一般用复合单位表示。
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和用途
1、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
①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00%
用途:a.反映计划执行的结果。有两种情况:若计划指标是以*低限额规定的,等于或大于100%为好,大于部分为超额完成计划部分;若计划指标是以*高限额规定的,则小于或等于100%为好,小于部分为超额完成计划部分。b.检查计划执行的进度。c.分析长期计划的执行进度,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两种。
②结构相对指标=总体部分数值÷总体总量×100%
用途:分析总体各个部分所占比重,揭示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用途: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
④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某一指标数值÷基期同一指标数值×100%
用途:反映现象的发展速度,进行趋势预测。
2、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
①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同类指标数值
用途:对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同类事物进行静态对比,反映其差别程度。
②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体总量指标÷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总量指标
用途: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之分,其互为倒数。
注意它与平均指标的区别,主要看分子、分母的口径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