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资格
导读:主体资格 主体资格是法律术语,是指主体从事某项工作、职业、活动时依照法律或专业规范应当具备的相应的资质。主体,通常是指从事某项社会活动的人,包括个人或单位(法人)。不具备
主体资格
主体资格是法律术语,是指主体从事某项工作、职业、活动时依照法律或专业规范应当具备的相应的资质。主体,通常是指从事某项社会活动的人,包括个人或单位(法人)。不具备相应主体资格的人,法律上称为主体不适格,其所为的行为在法律上可以不被认可。在民间活动中,如果采用了不适合的主体从事相关活动的结果,当事人之间没有争议的,通常不会被追究责任。
法人股东的主体资格
法人股东的主体资格,即企业要取得法人资格,必须要满足依法成立,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资金数额、企业名称、组织章程、组织机构、住所,未依法办理核准登记手续,不存在被撤销、解散、宣告破产或其它终止企业法人的情况等法定条件。
法人股东又称单位股东,是以公司或集团名义占有其他企业股份的股东。法人股东是一个组织,作为抽象的依法拟制的实体,其权利义务的行使承担,需通过具体人的行为来完成。
术语解释
主体,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本质是法人能够与自然人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成为享有权利、负担义务的民事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