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比例是指银行流动性资产余额占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流动性比例衡量的是银行短期(一个月)内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的匹配情况,要求银行至少持有相当于流动性负债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比例指标的监管要求:应“大于等于25%”(适用范围:全部商业银行)。
流动性比例的计算公式
流动性比例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其中,流动性资产专指银行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月内到期同业往来款轧差后资产净额、一月内到期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可随时变现债券投资、其他一月内到期可变现资产(剔除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不含财*性存款)、一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策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轧差后负债净额、一月内到期已发行债券、一月内到期应付利息及各种应付款、一月内到期央行借款、其他一月内到期负债。
流动性比例和速动比率的比较
流动性比例和速动比率是两个不同的指标,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和预付费用后的余额,主要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项目,其中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但流动资产中存货及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不应计入。
速动比率计算公式: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预付账款-存货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在计算速动比率时,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速度较慢,有些存货可能滞销,无法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