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价货币

导读:计价货币 计价货币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用来计算和清偿彼此债权债务的货币,一般与结算货币相同,如果双方在合同中只规定了计价货币,没有规定结算货币,则计价货币就是结算

计价货币

计价货币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用来计算和清偿彼此债权债务的货币,一般与结算货币相同,如果双方在合同中只规定了计价货币,没有规定结算货币,则计价货币就是结算货币。

从2003年10月1号起,我国边贸企业与境外贸易机构进行边境贸易时,允许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毗邻国家货币或者人民币等多种方式进行计价结算。这点不难理解,人民币到今天都还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但这点并不影响它作为计价货币。

计价货币的选择

在贸易中计价货币的选择不仅是国际货币与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更是致力于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的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

短期来看,计价货币选择关系到企业的汇率风险承担、贸易品价格的汇率传递、宏观经济冲击的国际传递,进而影响国际收支调整的模式;长远来看,贸易计价又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且在本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选择计价货币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使用国际上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指对国际间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施加限制、不施行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在另一国要求下随时有义务换回对方在经常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使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有利于调拨和运用,有助于转移货币汇价风险。

(2)出口采用硬币计价较有利,进口采用软币计价较有利。

硬通货,是指从成交至收汇这段时期内汇价比较稳定且趋势呈上浮的货币;软通货,是指从成交至付汇这段时期内汇价不稳定、疲软且趋势呈下浮的货币。

(3)若采用不利货币报价,可根据货币今后的变动幅度,相应调整报价。

(4)若采用不利货币,也可争取订立有关的货币保值条款。

计价货币与结算货币的保值

为防止从成交至收汇期间由于计价货币币值的变动带来的损失,当事人往往会采用一些保值措施,避免因计价和结算货币的贬值而造成损失,主要有:

1、汇价加(减)值法,即把所选用的货币币值的变动幅度加入(减出)货价,根据币值变动的幅度来确定价格的调整幅度。

2、汇率保值法。即合同金额以某种比较稳定的货币或综合货币单位保值,支付时按支付货币对保值货币的当时汇率加以调整。

计价货币和标价货币的区别

计价货币是经济交易结算的货币种类,比如:依照合约以美元结算,这里美元就是计价货币。计价货币是广泛使用的一个常用概念,而标价货币是特殊领域中使用的。标价货币是指在货币兑换时,兑换机构给出某一货币的汇率中,作为计价单位的货币。比如“1美元兑换×人民币”这里的标价货币就是人民币。

需求价格弹性
公开市场业务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