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原则

导读:民法原则 民法原则即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典》有七大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七大基本原则的规定如下: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

民法原则

民法原则即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典》有七大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七大基本原则的规定如下: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绿色节约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7、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要正当行使权利,不能滥用权力。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七大基本原则详解

1、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无论是自然人、法人,还是非法人团体和国家;无论是在行使权利时,还是当权益受侵害寻求保护时,一概地位平等,不偏不倚,不因其原有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

2、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又称意思自治,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以自己的真实意志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民事活动中既然各方地位都是平等的,因而也就不应该存在强迫的情形,比如说“强买强卖”。

3、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为价值判断标准。这个原则说起来很虚,*直接的体现是结合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公平责任原则,当事人双方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时,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民事活动、行使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时,应本着诚实、善意的态度。此原则又被称作民法中的“帝王法则”,足以想见其重要性。

5、公序良俗原则

所谓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在实际生活中,公序良俗原则倒是多有涉及,比如说涉及私生子或是出轨,在离婚分配财产时,法官也多会支持无过错方。

6、绿色节约原则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共识,也是国家的*策,民事活动更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提倡浪费,破坏环境。

7、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的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现如今都懂得维权的时候,很多人只注重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忽视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说在装修自己房屋时将承重墙拆除,再比如说在自己家组织聚会但是打扰到邻居的正常休息。

定期汇票
掉期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