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转换理论
导读:资产转换理论 经济学术语 资产转换理论于20世纪初提出,该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银行持有的资产能否转让变现。只要银行所掌握的证券易于在市场上出售,或易于向央
资产转换理论
经济学术语资产转换理论于20世纪初提出,该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银行持有的资产能否转让变现。只要银行所掌握的证券易于在市场上出售,或易于向央行再贴现,只要银行的贷款有可以拍卖的抵押品,或可转让给中央银行,那么,银行资产就不必非限于短期商业贷款不可。
资产转换理论的作用和缺陷
这一理论为银行的证券投资、不动产贷款和长期贷款打开了大门。在转换理论的影响下,银行资产范围显著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但转换理论片面强调证券的转手,而忽略证券和贷款资产的真正质量,忽略了物质保证,为信用膨胀创造了条件。同时,它没有重视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未考虑到在危机期间证券的大量拋售和价格暴跌而引发银行资产的巨额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资产
商业银行资产是商业银行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商业银行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主要内容包括放款、投资(证券投资、现金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租赁、买卖外汇、票据贴现等,其中*主要的是贷款和投资。
商业银行资产的分类:
①从资产负债表分析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其他资产三类
②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分析可分为现金资产、贷款资产、证券资产、固定资产、汇差资金五类;
银行资产管理的对象: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贷款和贴现、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待处理抵债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其他应收款等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