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损失率
质量损失率
质量管理术语质量损失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之和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质量管理的常用术语,其目的是降低废品、减少损失。
质量损失率的计算公式
公式:
其中:
Ci:内部损失成本,它由报废损失率、返修率、仃工费、降级损失率、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等组成;
Ce:外部损失成本,它由索赔费、退货损失费、折价损失费、保修费等组成;
Po:工业总产值(均为现行价)。
质量损失
质量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和活动中,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损失,即由于质量低劣而产生的内、外部损失。质量损失的存在在于资源的潜力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质量改进的机会所在。
质量损失可分为两种形式: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有形损失指由于内部故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如返工、低效的人机控制、丧失机会等而引起的低工作效率而造成的资源和材料的浪费等。无形损失是指由于顾客不满意而发生的未来销售的损失,如因顾客不满意而失去顾客,丧失信誉,从而失去更多销售机会或增值机会所造成的损失。无形损失不是实际的费用支出,常常难以统计和定量,并且它对组织的影响大且长久,因而,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损失。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是为使产品和服务质量能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监督审核、改进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质量管理应由企业的*高管理者负责和推动,同时要求企业的全体人员参加并承担义务。只有每一位员工都参加有关的质量活动并承担义务,才能实现所期望的质量。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活动。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考虑到经济性的因素,有效的质量管理活动可以为企业带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利润等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