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
统计术语基期平均数指的是某个指标或要素在基准期内的数值的平均值。通过计算基期平均数,可以了解该指标或要素在基准期内的典型数值水平。
基期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基期平均数适用于需要计算某个指标或要素的平均值情况,例如年均增长率、人均收入等。
基期平均数的计算
1、利用总量和数量计算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可以通过已知的总量和数量来计算。
例如给出了某商品2019年的销售额为100万元,2020年的销售额为150万元,问该商品在这两年的年均销售额是多少。
解答时,可以利用总量和数量来计算平均数:
总量=100万元+150万元=250万元
数量=2年
平均数=总量/数量=250万元/2年=125万元/年
2、利用相对关系计算平均数
例如给出了某个指标或要素相对于基期的增长率或变化幅度,可以利用这些相对关系来计算基期平均数。
例如给出了某公司2018年的销售额为100万元,2020年的销售额为150万元,并表示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为10%。问该公司在这两年内的年均销售额是多少。
解答时,可以利用年均增长率进行计算:
初始年销售额=100万元
*终年销售额=150万元
年均增长率=10%
年均销售额=初始年销售额*(1+年均增长率)=100万元*(1+0.1)=110万元
3、利用加权平均计算平均数
当给定的数据中有不同权重或比例时,可以利用加权平均的概念来计算基期平均数。
例如给出了某投资组合中三个资产的投资金额和预期收益率,问该投资组合的年均收益率是多少?
解答时,可以利用加权平均计算平均数:
资产A投资金额=100万元
预期收益率=5%
资产B投资金额=200万元
预期收益率=8%
资产C投资金额=300万元
预期收益率=10%
总投资金额=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600万元
(资产A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预期收益率+(资产B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预期收益率+(资产C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预期收益率=(100万元/600万元)*5%+(200万元/600万元)*8%+(300万元/600万元)*10%=1.67%
基期平均数的案例说明
【案例】2018年全国粮食产量6.09亿吨,比2017年增加0.44亿吨;全国粮食种植面积17.56亿亩,比2017年增加0.54亿亩。
问题:2017年全国粮食平均每亩的产量为多少吨?
【解析】案例当中数据是2018年,问题问的是2017年的平均数,也就是求基期平均数,但是已知条件中给出的是现期的总量、份数以及其对应的增长量,可以通过公式:基期值=现期值-增长量。分别得到其对应的基期值。
列式为:
总结:在已知现期值和增长量时,基期平均数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