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指数化

导读:收入指数化 金融学名词 收入指数化是指将劳动者的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率挂钩,并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工资。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在实际中,不直接计算通货膨胀,而是

收入指数化

金融学名词

收入指数化是指将劳动者的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率挂钩,并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工资。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在实际中,不直接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

收入指数化含义解读

(1)是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之一,将各种收入按物价指数进行调整;

(2)杜绝制造通胀的动机,克服收入分配不公;

(3)技术性要求高,可能造成螺旋式上升。

指数化*策

指数化*策即各项收入按照物价指数进行自动调整,使收入得到保障、预期因素加剧通货膨胀的作用得以排除,同时又能保持价格信号功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指数化*策的实质是让人们学会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生活,即把意外的通货膨胀变成意料中的通货膨胀。

指数化的提出

20世纪30年代,西欧经济学家约瑟夫罗威、波莱特斯洛普和波特提出编制生活费和消费物价指数以纠正波动的价值标准。20世纪80年代,马歇尔又提出推行“物价指数本位”制。

20世纪20年代,凯恩斯建议英国应该发行“与物价指数挂钩的公债”。到了弗里德曼时代,弗里德曼积极主张实施指数化*策。

他在1974年7月号的《幸福》杂志上发表了《利用伸缩条款有助于对抗通货膨胀》,1975年出版了《货币补值》(《通货膨胀与指数化论文集》),更全面地阐述了他的理论。

他认为,如果将工资和其他收入与生活费价格指数挂钩,并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动及时调整,就能抵消物价上涨对收入形成的影响,减少和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

同时,收入指数化可以减少干预,从市场上自发调整经济。“如果广泛利用价格伸缩条款,这就意味着不独自提高或降低通货膨胀率”“伸缩条款”的实施,将减少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入,减少通货膨胀的动机。

更重要的是,“伸缩条款使雇主和员工能够根据自己行业的条件进行谈判,而无需推测一般物价会怎么样”。通过指数化*策,也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公平。

因此,弗里德曼极力主张:“与通货膨胀共存,真正仅次于*优的是购买力定期广泛使用比例调整条款。”

弗里德曼在1974年访问巴西后赞扬巴西实施货币修正*策,认为巴西经济之所以能奇迹般地增长,某种意义上是因为货币修正*策的实施。

他说。“如果不进行货币价值的补充,我相信那些经济奇迹是绝对不可能的。”。

弗里德曼理论对立面的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美国六七十年代的通货膨胀,形成了工资和垄断企业之间相互抬高价格,指数化收入和通货膨胀之间相互推动,物价和工资交替上升的所谓螺旋式通货膨胀。

承购包销
可转债套利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