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出具的书面文件。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需要符合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以及简洁易懂原则。
内部审计报告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内部审计报告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为:
1、审计概况,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及重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及审计时间等。
2、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
3、审计发现,即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施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主要问题事实。
4、审计结论,即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所作的评价。
5、审计意见,即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意见。
6、审计建议,即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改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建议。
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步骤
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步骤具体如下:
1、整理分析工作底稿:需要选去符合审计目的、有价值的证据资料作为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
2、拟定审计报告提纲:按审计报告结构和主要内容,逐项列出编写提纲;
3、撰写审计报告初稿:由专人进行审计报告初稿的撰写;
4、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报告完稿后征求被审单位意见,以确保审计客观性和公正性;
5、审查并签发审计报告:审计组负责人对审计报告认真审查,确认无误后,签署审计意见,报送有关部门。
影响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问题
影响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问题包括:
1、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存在专业术语过多过滥的问题,给阅读和理解审计报告增加困难;
2、事实表述不够清楚:存在表述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词不达意的问题;
3、法规引用不规范:没有引用法律法规(或引用有误)、处理处罚的法规依据不准确、引用法律法规层次低、引用过时或者失效的规定作为依据;
4、反应的事实和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有失公允:存在调查不够、认知不深等,对处理处罚意见不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问题;
5、审计评价不全面:存在以偏概全、责任不清,以及在超出审计的范围进行评价的问题;
6、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存在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内部审计报告编制注意事项
内部审计报告编制注意事项包括:
1、不同类型报告内容要有侧重;
2、要给予恰当的肯定;
3、要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4、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规范;
5、审计报告要有复核制度;
6、审计情况要进行沟通。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其中,被审计单位包括负责编制和报送财务报表,并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终成果体现,具有法定证明效力。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意见并出具的审计报告,对于各方面的关系人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