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导读: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第三产业主要内容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队、**等。

第三产业税收优惠*策

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策

【享受主体】

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优惠内容】

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增值税加计抵减*策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1.允许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

2.允许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享受条件】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邮*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生活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邮*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的具体范围按照《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印发)执行。

3.加计抵减*策适用所称“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其中,纳税申报销售额包括一般计税方法销售额,简易计税方法销售额,免税销售额,税务机关代开发票销售额,免、抵、退办法出口销售额,即征即退项目销售额。

稽查查补销售额和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计入查补或评估调整当期销售额确定适用加计抵减*策;适用增值税差额征收*策的,以差额后的销售额确定适用加计抵减*策。

4.纳税人可计提但未计提的加计抵减额,可在确定适用加计抵减*策当期一并计提。

【*策依据】

1.《财*部税务总*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策的公告》(2023年第1号)

2.《国家税务总*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策有关征管事项的公告》(2023年第1号)

3.《财*部税务总*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策的公告》(2019年第39号)

4.《财*部税务总*关于明确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策的公告》(2019年第87号)

5.《国家税务总*关于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税抵扣等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2019年第31号)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策

一、企业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

【享受主体】

开展研究开发活动的企业

【优惠内容】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策依据】

《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策的公告》(财*部税务总*公告2023年第7号)

  二、科研机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享受主体】

科研机构

【优惠内容】

科研机构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享受条件】

科研机构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

【*策依据】

《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税收*策的通知》(财税字〔1999〕45号)

三、技术转让所得免(减)征企业所得税

【享受主体】

技术转让的居民企业

【优惠内容】

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享受条件】

(1)享受优惠的技术转让主体是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居民企业;

(2)技术转让的范围,包括专利(含国防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生物医药新品种,以及财*部和国家税务总*确定的其他技术。其中,专利是指法律授予独占权的发明、实用新型以及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

(3)企业转让符合条件的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的技术,限于其拥有所有权的技术。技术所有权的权属由**院行*主管部门确定。其中,专利由国家知识产权*确定权属;国防专利由总装备部确定权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由国家版权*确定权属;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由国家知识产权*确定权属;植物新品种权由农业部确定权属;生物医药新品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确定权属。

(4)技术转让应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其中,境内的技术转让须经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部门认定登记,跨境的技术转让须经省级以上(含省级)商务部门认定登记,涉及财*经费支持产生技术的转让,需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部门审批。

(5)居民企业技术出口应由有关部门按照商务部、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商务部、科技部令2008年第12号)进行审查。居民企业取得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技术转让所得,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策。

(6)居民企业从直接或间接持有股权之和达到100%的关联方取得的技术转让所得,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策。

【*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6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院令第512号)

(3)《财*部国家税务总*关于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有关企业所得税*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1号)

(4)《财*部国家税务总*关于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税收试点*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财税〔2015〕116号)

(5)《国家税务总*关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12号)

(6)《国家税务总*关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公告2013年第62号)

(7)《关于许可使用权技术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公告2015年第82号)

  四、技术先进型服务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享受主体】

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优惠内容】

自2017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享受条件】

(1)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法人企业;

(2)从事《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认定范围(试行)》中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采用先进技术或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

(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0%以上;

(4)从事《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认定范围(试行)》中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以上;

(5)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不低于企业当年总收入的35%。

(6)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是指企业根据境外单位与其签订的委托合同,由本企业或其直接转包的企业为境外单位提供《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认定范围(试行)》中所规定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和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而从上述境外单位取得的收入。

【*策依据】

(1)《财*部国家税务总*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财税〔2017〕79号)

(2)《财*部税务总*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财税〔2018〕44号)

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策

1.对**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依据:《财*部税务总*科技部教育部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税收*策的通知》(财税〔2018〕120号)。

2.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依据:《财*部国家税务总*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税收*策的通知》(财税〔2001〕5号)。

3.转制科研机构科研开发用房、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于经**院批准的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所属242个科研机构和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134个科研机构中转为企业的科研机构和进入企业的科研机构,从转制注册之日起,5年内免征科研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上述*策执行到期后,再延长2年期限。

依据:《财*部国家税务总*关于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37号)、《财*部国家税务总*关于延长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5〕14号)。

4.对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学校、*校(行*学院)、图书馆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对出版物进口单位为科研院所、学校、*校(行*学院)、图书馆进口用于科研、教学的图书、资料等,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依据:《财*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策的通知》(财关税〔2021〕23号)。

第三产业统计范围

服务业(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除房地产开发经营外的房地产业)指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指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规模以上金融业和重点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的第三产业法人单位。

所有符合统计范围的单位按照《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住宿和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金融业统计报表制度》、《房地产业统计报表制度》、《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通过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上报统计数据。

第三产业增加值

概念:第三产业增加值指第三产业的生产单位和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反映第三产业生产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终成果。

作用和用途:第三产业增加值作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判断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否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增长的快慢程度,以及第三产业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

统计频率:季度及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

三次产业的划分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三次产业相关数据

2022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为88345亿元、483164亿元、63869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1%、3.8%、2.3%,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7.3%、39.9%和52.8%。

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2022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3%。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06%。

国家统计*发布的2022年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0%,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回落。

2022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7%,比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比上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

2022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13亿吨,比上年下降2.1%;生铁8.64亿吨、下降0.8%;钢材13.40亿吨、下降0.8%。

2022年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

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5.6%。

国家统计*发布的2022年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6%,比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下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1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6%,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48.7%,较上月回升4.6个百分点。

有限纳税人
待转销项税额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