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转嫁因素
税负转嫁因素
税收术语税负转嫁因素是指制约税收负担能否转嫁、转嫁方向和转嫁程度的因素。其中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应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税收负担是国家税收*策的核心。
税负转嫁的因素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主要有:市场状况、供需弹性、成本变化、税收种类、有无未实现盈利以及*治管辖范围等因素。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行为和过程。*终承担税款的人则被称为负税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通过税负转嫁的途径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大化,是一种普通的经济现象。其经济实质是每个人所占有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没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构成税收负担的转嫁。
税负转嫁因素的构成
(1)税种。一般认为,直接课自商品的税,即流转税或间接税,容易转嫁;直接课于企业利润或个人收入的税,即收益税或直接税,不易转嫁。严格地讲,不同税种转嫁的可能性只有难易之分,不存在绝对不能转嫁的问题。实际上,即使是直接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实现一部分转嫁。如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在可能降低工资、延长工时、提高劳动强度的条件下,就有转嫁的可能。
(2)课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弹性。课之于商品的税收一般不会出现完全转嫁或完全不能转嫁的问题,大量发生的是纳税人和其他人各自负担一定的比例。纳税人自己负担部分和转嫁出去部分的比例受制于课税商品的相对弹性。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税收将主要由纳税人承担;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收将主要由其他人负担。
(3)课税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竞争程度。一般认为,垄断性商品要比竞争性商品的税负转嫁容易一些,理论上不排除独占性商品的税负有完全转嫁出去的可能性。另外,纳税企业对某种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垄断程度,还决定着税负向后转嫁的可能性和转嫁程度;劳动者是否团结及其供应情况,决定着纳税人利用降低工资转嫁税款的可能性及程度;而课税范围、课税方法、生产周期、成本变动等等,也会影响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是税法所规定的纳税人将自身所缴纳的税款转移至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转嫁的实质是税收负担以及纳税人所占有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税负转嫁取决于不同性质的税种、征税的经济环境以及纳税人在利用转嫁可能性时所采用的手段,转嫁方式主要包括向前转嫁、向后转嫁、混合转嫁、旁转、消转、税收资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