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面值
债券面值
债券面值,是指债券发行时所设定的票面金额,它代表着发行人借入并承诺于未来某一特定日期(如债券到期日),偿付给债券持有人的金额。
债券面值首先要规定票面价值的币种。一般来说,在国内发行的债券通常以本国本位货币作为面值的计量单位;在国际金融市场筹资,则通常以债券发行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或以国际上通用的货币为计量标准。此外,还要根据债券的发行对象、市场资金供给情况及债券发行费用等因素,确定债券的票面金额。
债券面值的主要内容
债券面值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币种,二是票面金额。
面值的币种可用本国货币,也可用外币,这取决于发行者的需要和债券的种类。债券的发行者可根据资金市场情况和自己的需要情况选择适合的币种。债券的票面金额是债券到期时偿还债务的金额。不同债券的票面金额大小相差十分悬殊,但现在考虑到买卖和投资的方便,多趋向于发行小面额债券。面额印在债券上,固定不变,到期必须足额偿还。
债券面值和发行价格的关系
债券价格是指债券发行时的价格,理论上债券的面值就是它的价格,但*终发行价格往往不是其面值。这是由于发行者的种种考虑或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利息率的变化,债券的市场价格常常脱离面值,有时高于面值,有时低于面值。
发行价格大于面值称为溢价发行,小于面值称为折价发行,等价发行称为平价发行。债券面值是指债券的票面价值,是发行人对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后应偿还的本金数额,也是企业向债券持有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计算依据。
债券的面值是固定的,但价格却是经常变化的。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持有债券,到期等待公司赎回也不是什么良策,因为在赎回的时候发行者计息还本,是以债券的面值为依据,而不是以其价格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