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润率

导读: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亦称“一般利润率”,即社会总资本的利润率。指资本家阶级每年生产的剩余价值同社会范围内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体现了职能资本家之间分配剩余价值的关系

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亦称“一般利润率”,即社会总资本的利润率。指资本家阶级每年生产的剩余价值同社会范围内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体现了职能资本家之间分配剩余价值的关系。

平均利润率的计算公式

平均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剩余价值总额又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剩余价值率越高。除了延长劳动时间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增加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是让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消耗更多的体力和脑力,这与延长工作日并没有本质区别。

社会总资本亦称“社会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个别资本都是互相分离、互相独立的,各自通过自己的循环和周转,增殖自身的价值。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本家和工人,都需要别的企业供给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同时又需要别的企业或资本家和工人购买它的产品。全部个别资本这样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社会资本。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由于各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利润率。

资本家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会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通过资本的转移造成不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动,引起它们各自产品的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从而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在各个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社会平均利润率就是按社会总资本平均计算的利润率,即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例。

平均利润率并不是各个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在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中,不仅各个部门的个别利润率起决定作用,而且各个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所占的比重也起决定作用。

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也并非是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而仅仅是经济运动中存在的一种一般趋势,事实上,各个部门的利润率仍然存在着差别。

在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部门内部各资本家之间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的激烈竞争。

平均利润率的决定因素

平均利润率的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由于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速度和资本有机构成不等,在不同生产部门中所造成的不等的利润率;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即投入各个不同部门的资本的相对量。因此,平均利润率由于投入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额不等而差别很大,不是各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如果各部门的剩余价值率和资本周转速度相等,那么,社会总资本中资本有机构成较低部门中的资本所占比重愈大,平均利润率便愈高;相反,如果资本有机构成较高部门中的资本所占比重愈大,平均利润率便愈低。

平均利润率的平均化是在不断变动中实现的。它作为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一种平均趋势,是通过平均化的运动而存在的。按照平均利润率归于各个部门资本家的利润,不再是个别的利润而是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额×平均利润率)。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马克思指出:“在其他一切条件(包括全部预付不变资本的价值)已定的前提下,平均利润率取决于总资本对总劳动的剥削程度。”这表明,雇佣工人不仅受到直接雇佣他们的单个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作为一个阶级受到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平均利润率体现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即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结构百分比分析法
应付票据筹资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