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点
保本点
保本点是指总销售收入和总成本相等,既无盈利,也不亏损,正好保本的销售量(额),又称"损益平衡点","盈亏临界点",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记作BEP)。在该业务量水平下,企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部成本;超过这个业务量水平,企业就有盈利;反之,低于这个业务量水平,就会发生亏损。也就是说,保本点越低越好。
保本点是*基本的财务分析指标,用以衡量投资回报率,也叫投资回报率保本点,是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取得相对安全的资本回报的下限。
保本点相关计算公式
保本点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1、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又因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则,上式又可写成: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
2、盈亏平衡点收入=年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
其中,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00%
则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变动成本率)×100%
3、(生产单一产品企业)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4、(生产多种产品企业)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保本点的影响因素
保本点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
1、价格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变动是影响保本点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利量图(又称为盈亏临界图或损益平衡图)上,基于一定的成本水平,单位产品的售价就越高,表现为“销售总收入线”的斜率越大,保本点就越低,这样,同样的销售量实现的利润就越多,或亏损越少。
2、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新的变动成本线的斜率大于原来变动成本线的斜率,使保本点有所提高,生产经营的盈利性相应的降低;反之,则是保本点水平相应降低。
3、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
由于固定成本增加,销售总成本线上移,使保本点有所提高,生产营利性相应降低;固定成本减少,销售总成本线下移,保本点相应降低,盈利性提高。
4、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当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由于不同产品盈利性通常不同,因此,产品品种构成的改变,将改变企业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从而使企业的保本点发生相应变动。
术语解释
销售收入也叫营业收入或者经营收入:是指企业发生在商品产品、自制半成品或提供劳务,使商品产品所有权转到顾客,收到货款、劳务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证,而认定的收入。
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总耗费。即: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经济评价中按年计算)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投资回报率(ROI)是指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企业从一项投资性商业活动的投资中得到的经济回报。它涵盖了企业的获利目标。利润和投入的经营所必备的财产相关,因为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投资和现有财产获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