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分析
保本分析
保本分析是基于本量利基本关系原理进行的损益平衡分析或盈亏临界分析。它主要研究如何确定保本点,以及有关因素变动的影响,为决策提供超过哪个业务量企业会盈利,或者低于哪个业务量企业会亏损等信息。
保本点,亦称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保本量或保本额)来表示。
保本量分析
对生产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来说,保本点的计算并不困难。
由于计算利润的公式为:
息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令息税前利润=0,此时的销售量即为保本量:
0=单价×保本量单位;变动成本×保本量-固定成本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又由于: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所以,上式又可写成: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额分析
在现代经济中,产销单一产品的企业已为減不多,大多数企业同时产销多种产品。在多品种情况下,由于不同品种产品销售量加怠没有意义,因此,多品种情况下总体或综合盈亏平衡状态时的销售额更有意义。
由于息税前利润计算的公式为:
息税前利润=销售额×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令息税前利润=0,此时的销售额即为保本额:
0=保本额×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保本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与保本点有关的指标
(一)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是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占企业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的比重。由于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现在或规划未来,因此,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额)就是指现在或未来的正常销售量(额),所谓正常销售量,是指正常市场和正常开工情况下企业的销售数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计算。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100%
这个比率表明企业保本的业务量在实际或预计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按实际或预计销售量来规划的,生产经营能力与实际或预计销售量基本相同,所以,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还表明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二)安全际和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是指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额(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量)的差额,表明销售额(量)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至亏损。安全边际是一个安全区间。安全区间越大,风险越小。安全边际的计算公式如下: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企业有时为了考察当年的生产经营安全情况,还可以用本年实际订货额(量)代替实际或预计销售额(量)来计算安全边际。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还可以用安全边际率来表示,即安全边际与实际或预计销售额(量)或实际订货额(量)的比值。安全边际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安全边际率=实际边际额(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额(量)或实际订货额(量)×100%
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的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企业就越安全,即风险越低。安全边际率是相对指标,便于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的比较。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和安全边际率可用来表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盈亏临界点把实际或预计销售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盈亏临界点销售额(量);另一部分是安全边际额(量)即:
实际或预计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安全边际额
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安全边际量(1)
上述公式两端同时除以实际或预计销售额(量)得:
1=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
从上图还可以看出,只有安全边际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而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扣除变动成本后只能为企业补偿固定成本。安全边际部分的销售额减去其自身变动成本后成为企业息税前利润,即:安全边际中的边际贡献等于企业利润。这个结论可以通过下式证明:
一般而言,安全边际量或安全边际额的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也越安全。与此同理,安全边际率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说明企业的经营也就越安全。
多品种情况下的保本分析
多品种下的保本点的确定采用边际贡献法。对于多个品种采用边际贡献法时,由于采用变动成本法,不需要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固定成本。由于每个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不同,这时采用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方程式可以用于多品种企业。由于多种产品的销售收人可以直接相加,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计算多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各产品销售收入×100%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也可以用另外的方法计算。设有n产品,以CM表示边际贡献,S表示销售收入,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