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计算制度
变动成本计算制度
变动成本计算制度是指将生产制造过程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成本列为期间费用的成本计算制度。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可以在需要时提供产品的全部制造成本,以便编制对外发布的财务报告。
变动成本计算制度的内容
变动成本计算制度把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包括制造、管理、销售方面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包括制造、管理、销售方面的固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变动成本,而固定成本则作为期间成本全部列入损益表(作为收入的减项)。
变动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
第一,根据成本性态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且只将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第二,由于不含固定制造成本,变动成本制度下的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价值必然低于实际制造成本的存货价值。
第三,在产销不平衡的情况下,由于对固定制造费用处理的不同,变动成本计算制度下确定的损益与其他成本计算制度所确定的损益不同。作为纳税依据的只能是实际成本计算制度下的制造成本,因此变动成本计算制度通常只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
建立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为企业进行本量利分析和短期决策提供了资料。其次,在分析成本时,可以把由产量变动造成的成本升降与成本控制工作业绩区分开来,便于划清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责任。*后,计算变动成本还可以避免计算完全成本时在产销不平衡情况下的虚盈实亏。
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和全部成本计算制度的区别
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和全部成本计算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全部成本计算制度是指把所有与产品增值有关的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制度。具体区别如下:
(1)适用对象不同:全部成本计算制度适用于财务会计,主要对外提供财务信息;变动成本计算制度适用于管理会计,主要对内提供决策信息。
(2)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全部成本计算制度下,生产成本的构成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变动成本计算制度下,生产成本的构成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
两者的主要区别围绕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上,即在全部成本计算制度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计人产品成本;变动成本计算制度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相反,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
根据变动成本发生的原因可将变动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变动成本、另一类是酌量性变动成本。
(1)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总成本随着消耗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通常表现为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
(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可由企业管理当*决策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
术语解释
产品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单位(车间、分厂)内为生产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种耗费,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生产工资和各项制造费用。广义的产品成本除了生产发生的各项费用,还包括管理和管理和销售费用等。
制造成本,又称生产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以及销售商品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期间费用应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项目列示,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