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虎符

铜虎符的基本信息

拼音:tóng hǔ fú

注音:ㄊㄨㄥˊ ㄏㄨˇ ㄈㄨˊ

繁体:銅虎符

铜虎符 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多作成动物形,尤其常作成虎形,故称“虎符”。现存较早的符是战国时期的。秦、汉的符仍多沿用虎符的形式。符除用铜制外,也有用金、玉、竹、木制成的。

意思解释释义

汉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

辞典解释

铜虎符tónghǔfúㄊㄨㄥˊㄏㄨˇㄈㄨˊ

汉代用于军事征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

《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

南朝宋.裴骃.集解:「应邵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网络相关解释

铜虎符

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多作成动物形,尤其常作成虎形,故称“虎符”。现存较早的符是战国时期的。秦、汉的符仍多沿用虎符的形式。符除用铜制外,也有用金、玉、竹、木制成的。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仅供个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