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長
导读:亭長的基本信息
拼音:tíng cháng注音:ㄊㄧㄥˊ ㄔㄤˊ繁体:亭長
亭长 秦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意思解释释义1.战国时,国与国
拼音:tíng cháng注音:ㄊㄧㄥˊ ㄔㄤˊ繁体:亭長
亭长 秦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意思解释释义1.战国时,国与国
亭長的基本信息
拼音:tíng cháng
注音:ㄊㄧㄥˊ ㄔㄤˊ
繁体:亭長
亭长 秦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意思解释释义
1.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东汉后渐废。2.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辞典解释
亭长tíngzhǎngㄊㄧㄥˊㄓㄤˇ秦汉之制,每十里一亭,亭有长,掌理捕劾盗贼。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称为「亭父」。
英语ancientofficia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