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侯罗
导读:摩侯罗的基本信息
拼音:mó hòu luó注音:ㄇㄛˊ ㄏㄡˋ ㄌㄨㄛˊ繁体:摩侯羅
摩侯罗 亦作"摩睺罗"﹑"摩诃罗"。唐﹑宋﹑元习俗﹐用土﹑木﹑蜡等制成的婴孩形玩具。多于七夕时用﹐为送子之祥
拼音:mó hòu luó注音:ㄇㄛˊ ㄏㄡˋ ㄌㄨㄛˊ繁体:摩侯羅
摩侯罗 亦作"摩睺罗"﹑"摩诃罗"。唐﹑宋﹑元习俗﹐用土﹑木﹑蜡等制成的婴孩形玩具。多于七夕时用﹐为送子之祥
摩侯罗的基本信息
拼音:mó hòu luó
注音:ㄇㄛˊ ㄏㄡˋ ㄌㄨㄛˊ
繁体:摩侯羅
摩侯罗 亦作"摩睺罗"﹑"摩诃罗"。唐﹑宋﹑元习俗﹐用土﹑木﹑蜡等制成的婴孩形玩具。多于七夕时用﹐为送子之祥物。语本梵语摩睺罗伽(Mahoraga)。
意思解释释义
辞典解释
摩侯罗móhóuluóㄇㄛˊㄏㄡˊㄌㄨㄛˊ七月七日时供乞巧的小偶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块玉上尖下圆,好做一个摩侯罗儿。」也作「魔合罗」。
令人喜爱的玩偶。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御街》:「御街扑卖摩侯罗,多著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著背儿,戴帽儿者。」也作「魔合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