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

导读:曹魏的基本信息
拼音:cáo wèi注音:ㄘㄠˊ ㄨㄟˋ繁体:曹魏
曹魏 (三国时期政权)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

曹魏的基本信息

拼音:cáo wèi

注音:ㄘㄠˊ ㄨㄟˋ

繁体:曹魏

曹魏 (三国时期*权)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较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较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两晋南北朝的*治产生深远影响。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毌丘俭征伐高句丽后将朝鲜半岛北部并入了版图,南部诸州大致以秦岭淮河与蜀、吴为界。公元263年,攻灭蜀汉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曹魏国土约达四百万平方公里。

意思解释释义

1.朝代名。即三国魏。因系曹氏所建,故后称曹魏,以别于拓跋魏。2.指《诗.国风》中的《曹风》﹑《魏风》。

辞典解释

曹魏cáowèiㄘㄠˊㄨㄟˋ

朝代名。(西元220~265)​即三国魏,因曹氏所建,故称为「曹魏」。以别于拓跋魏而言。

《诗经》中的曹风、魏风。

《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等传.论曰》:「斯曹魏之刺,所以明乎国风。」

英语CaoWei,themostpowerfuloftheThreeKingdoms,establishedasadynastyin220byCaoPi曹丕,sonofCaoCao,replacedbyJindynastyin265

德语Wei-Dynastie(S,Gesch)​

法语RoyaumedeWei

网络相关解释

曹魏(三国时期*权)

魏国(213年5月—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较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较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两晋南北朝的*治产生深远影响。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毌丘俭征伐高句丽后将朝鲜半岛北部并入了版图,南部诸州大致以秦岭淮河与蜀、吴为界。公元263年,攻灭蜀汉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曹魏国土约达四百万平方公里。

曹伍
返回列表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