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春秋的 拼音
[chūn qiū]
春秋 是什么意思
①年岁;光阴:苦度春秋|他在讲台上耕耘了四十个春秋。②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③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④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早的编年体史书。⑤古代史书的通称。
春秋 详细意思解释
泛指四时。《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汉.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网络解释释义
春秋 (春秋经)《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 (汉语词语)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春秋”作为一个重要的先秦年代,来源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近义词
年龄
春秋造句例句
1、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
2、韩老师在这个山区小学里默默无闻地工作了几十个春秋。
3、泰山,好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栉风沐雨,默默阅尽人间春秋。
4、这位男士正当春秋鼎盛之时,服饰辉煌,相貌堂堂。
5、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成春秋五霸。
6、报纸上的这篇短文,颇有春秋笔法。
7、人之于苍穹,如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8、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呈现着弱肉强食的*面。
9、“不食谷实,不衣芮温。”(出自《吕氏春秋·必己》)
10、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互相征伐,百姓生灵涂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