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

导读:布政使的 拼音[bù zhèng shǐ]布政使 是什么意思 1.官名。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

布*使的 拼音

[bù zhèng shǐ]

布*使 是什么意思

1.官名。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使司。宣德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使司,每司设左﹑右布*使各一人,为一省*高行*长官。后因*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高于布*使。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使一员,直隶亦设,江苏则设二员,分驻江宁﹑苏州。俗称藩司﹑藩台。参阅《续文献通考.职官.布*使司》﹑《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

布*使 详细意思解释

职官名。明清各省民*兼财*长官。属承宣布*使司,受辖于督抚,与掌理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为「两司」。也作「藩台」、「藩司」。

布*使造句例句

1、波石以布*使请兵督战,而死广南,云龙风虎,各从其类,然哉!盖心斋真英雄,故其徒亦英雄也。

2、布*使的管理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地方财*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3、它原是明代四川布*使潘允端的私人花园。

4、广西布*使司梧州府,下辖九县一洲。

抱志
扒伏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