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鹄
导读:词语刻鹄拼音 kè hú注音 ㄎㄜˋ ㄏㄨˊ引证解释 1.喻仿效前贤。 唐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 宋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词语
刻鹄
拼音
kè hú
注音
ㄎㄜˋ ㄏㄨˊ
引证解释
1.喻仿效前贤。 唐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 宋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明朱鼎 《玉镜台记·诏聘太真》:“掩书俯几忆平生,刻鵠初成,画虎还成。”参见“ 刻鵠类鶩 ”。
2.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西游记》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説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鵠也?”参见“ 刻鵠类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