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旄

导读:白旄的基本信息
拼音:bái máo注音:ㄅㄞˊ ㄇㄠˊ
词语意思解释白旄[ bái máo ]⒈ 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⒉ 喻出师征伐。引证解释⒈ 古代的一种

白旄的基本信息

拼音:bái máo

注音:ㄅㄞˊ ㄇㄠˊ

词语意思解释

白旄[ bái máo ]

⒈ 古代的一种*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

⒉ 喻出师征伐。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

引《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史记·卫康叔世家》:“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

《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臺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鉞,兵符将印,请 绍 登坛。”

⒉ 喻出师征伐。

引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白旄黄鉞定两 京,擒 充 戮 竇 四海清。”

明 无名氏 《智降秦叔宝》第一折:“某乃 李世民 是也,本贯 河 东 太原 人氏,父乃 唐公 李渊。自因 隋 朝乱*,天下纵横,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鉞,平定两京。”

国语辞典

白旄[ bái máo ]

⒈ 古代一种*旗。以牦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挥全*。

引《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返回列表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