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

导读:科举的 拼音[kē jǔ]科举 是什么意思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

科举的 拼音

[kē jǔ]

科举 是什么意思

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三年举行一次。

科举 详细意思解释

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选官吏的制度。隋废九品中正制,改置进士等科;唐科目增至五十余,故称为「科举」。后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试士,亦沿用科举之称。至清光绪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废止。

科举造句例句

1、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大多向往在科举中名列前茅,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2、进士作为科举考试的*高功名,是举业的终点,又是仕途的起点。

3、科举坎坷,干禄养亲尽力斯文。

4、他这次科举考中了武举人。

5、在圣元大陆,诸葛亮因为曾保蜀国百年江山,功盖天下,科举的请圣言中年年都有他,从无例外。

6、有一年,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发榜之后,孙山榜上有名,但是排在*后一位。

7、本该顶门立户的孟若谷却一心扑在读书科举上,当起了甩手掌柜。

8、他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

9、唐人在入仕前、为官中、致仕后皆与自己的别墅息息相关,是他们读书科举、自娱游乐、修道习禅和疗养归宿的地方。

10、杨晋又参加科举,厚积薄发,不但一举中第,还夺得了第一名解元,

轻关
科斗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