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廨田
导读:公廨田的基本信息
拼音:gōng xiè tián注音:ㄍㄨㄥ ㄒㄧㄝ ˋ ㄊㄧㄢˊ繁体:公廨田
公廨田 公廨田是隋唐封建政府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充办公经费的公田。公廨田源于北魏太和 (
拼音:gōng xiè tián注音:ㄍㄨㄥ ㄒㄧㄝ ˋ ㄊㄧㄢˊ繁体:公廨田
公廨田 公廨田是隋唐封建政府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充办公经费的公田。公廨田源于北魏太和 (
公廨田的基本信息
拼音:gōng xiè tián
注音:ㄍㄨㄥ ㄒㄧㄝ ˋ ㄊㄧㄢˊ
繁体:公廨田
公廨田 公廨田是隋唐封建*府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充办公经费的公田。公廨田源于北魏太和 (477—499) 年间的职分田制度。隋高祖登基以后,开皇九年 (589年),诏给京官以职分田,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此为公廨田名称之始。唐代公廨田制度较健全,按内外各官署的等级高低,分别给予。凡京诸司各有公廨田,以司农寺为较高,给26顷; 内坊等较低,只给2顷。凡天下诸州公廨田,以大都督府为较高,给40顷,互市监等较低,给2顷。内外公廨田租给农民耕种。所收地租,均充作办公经费。公廨田在官吏解职以后,移交后任。唐以后无给公廨田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