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

龙灯的 拼音

[lóng dēng]

龙灯 是什么意思

民间舞蹈用具,用布或纸做成的龙形的灯,灯架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表演时每人举着一节,同时舞动,用锣鼓伴奏:耍龙灯。

龙灯 详细意思解释

龙形的灯。旧历新年俗有闹龙灯的民间游艺。

网络解释释义

龙灯龙灯又称龙舞,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舞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龙的崇拜。身长20米左右,直径60---70公分,内用铁丝做成圆形,安上灯泡或蜡烛,外用纱布包裹涂色而成。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1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龙灯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节日传统灯彩。相传龙是吉祥的倾向,因此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均为单数。其形象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火龙”、“青龙”。“白龙”、“黄龙”,每节内能燃烧烛的称“龙灯”。

龙灯造句例句

1、灯会上各种龙灯不计其数,美不胜收!

2、正月十二晚,在凉泉乡凤林村,摆放龙灯的祠堂里伴着十番锣鼓的鼓点,祈祷词句铿锵成曲。

3、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4、疑今日玩龙灯、打灯笼的风俗便是从烛龙的故事演变而来。

5、锣鼓不住地响着,龙灯开始舞动了。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仅供个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