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河山之德
成语发音
hé shān zhī dé
成语含义
指国家或民族的优良品德,也可以指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成语解释
河山之德是由“河山”和“之德”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河山”指的是国家的疆域和地理环境,代表着国家的根基和基础;“之德”指的是道德品质和美德,代表着国家或民族的精神风貌。整个成语表示国家或民族的优良品德和道德风尚,也可以指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使用场景
河山之德常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道德风貌和文化素养,强调国家的根基和基础。可以用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赞美,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要珍惜和维护国家的优良品德。
成语起源
河山之德这个成语*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当时,项羽正在与刘邦争夺天下,他对自己的部队说:“我军虽然人少,但是我们有河山之德,有胜利的信心。”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河山之德”。
成语结构
主语+ 修饰成分
词语例句
1. 他是一个有着河山之德的人,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2. 只有具备河山之德,一个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3.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努力发扬河山之德,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记忆技巧
可以将“河山之德”这个成语想象成一个国家的形象,国家的根基和基础就像是一条河流和一座山脉,而国家的优良品德和道德风貌则是这个国家的灵魂。通过将成语与国家形象联系起来,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国家和民族有关的成语,如“国色天香”、“民生凋敝”等,以加深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和理解。
成语造句
1. 我们要发扬河山之德,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2. 河山之德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和基础,没有优良的品德就无法有真正的富强。
3. 一个国家的河山之德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