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一知半见
成语发音
yī zhī bàn jiàn
成语含义
只知道一部分事物的真相或情况,对整体缺乏全面了解。
成语解释
指只知道一部分事物的真相或情况,对整体缺乏全面了解。比喻知识或见识有限,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不能全面把握。
使用场景
常用于批评那些以片面的或不完全的了解来评论事物的人,也可用来自嘲。
成语起源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名叫季康子的国君,他对政务非常草率,经常只听取一部分人的意见就做出决策。有一天,季康子听说有人推荐一个人给他,说他很有才华。季康子半信半疑,便叫来这个人,只问了一些琐碎的问题,就觉得他确实很聪明。于是,季康子心生敬意,打算把这个人提拔起来。可是,当这个人离开后,季康子的大臣们纷纷劝阻,告诉他这个人只是个外表聪明,实际上只是一知半解。于是,季康子才意识到自己只是看到了一知半解的一面,没有全面了解这个人,因此放弃了提拔的念头。从此,人们用“一知半见”来形容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缺乏全面了解的情况。
成语结构
四个汉字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词语例句
1. 他只看到了公司的表面繁荣,却忽略了内部的问题,真是一知半见。
2. 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一点就可以妄加评论,你只是一知半见而已。
3. 这个问题很复杂,你要全面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要只凭一知半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一知半见”拆分成“一知”和“半见”来记忆。想象一个人只看到一本书的封面,只知道书的一部分内容,而看不到书的另一部分,缺乏全面了解。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如“见微知著”、“马马虎虎”等。
成语造句
1. 我只看到了游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关卡我一知半解。
2. 老师只给了我们一部分资料,我们对这个课题只是一知半见。
3. 他只看了一篇文章的开头,就对整个论题发表了观点,真是一知半见。
4. 在大学里,我们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学习,避免只有一知半见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