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一谷不登
成语发音
yī gǔ bù dēng
成语含义
形容某人或某物不受欢迎,不受重视。
成语解释
成语“一谷不登”源自于《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昔者齐景公与晏子期年,晏子未尝见也。景公曰:‘晏子来何晚也?’对曰:‘晏子闻之,齐有谷者不登,故晏子不敢见。’”这里的“一谷”指的是一个小小的粮仓,不上升,表示晏子因齐国的粮食问题而不敢前来见景公。后来,“一谷不登”成为了一个形容某人或某物不受欢迎,不受重视的成语。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不被重视、不被关注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某个团体、组织或社会中地位低下,没有受到重视或认可的情况。
成语起源
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真实事件,晏子因为齐国的粮食问题而不敢前来见齐景公。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四个字的固定结构。
词语例句
1. 他在公司里就像是一谷不登的粮食,没人重视他。
2. 这个项目一直没有进展,就像一谷不登的事情一样被大家忽视了。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一谷不登”与“被忽视”或“不被重视”的意思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小小的粮仓没有上升,表示不被重视的状态。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被忽视”或“不被重视”相关的成语,如“不三不四”、“默默无闻”等。
成语造句
1. 他在班级里就像一谷不登的粮食,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
2. 她的才华一直被忽视,就像一谷不登的宝藏被埋没在泥土中。
3. 他的努力一直被忽视,就像一谷不登的明珠被埋没在尘埃里。
4.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多人的努力都可能成为一谷不登的付出。